close
標題:

智在必得系列:甚麼是「痴」?甚麼是「無明」?

發問:

請問: 1)甚麼是「痴」? 2)甚麼是「無明」? 3)兩者的意思是否相約? 4)怎樣去除「痴」、「無明」? **** 有心聲數則,因與問題無關,故放於意見之內。 更新: 致:回答者: hessko (回答時間: 2008-08-03 21:23:04) 因為本人對於古文、佛學專有名詞的認識不深,煩請閣下多加指引。 請問甚麼是「心性闇昧」、「唯識論六」、「迷闇為性」、「礙無痴」、「雜染」、「俱舍論四」、「闇惑」、「闇鈍之心」、「無照了」、「名不了一切法」、「於法不了」、「體無慧明」、「不了知諦寶業果」、「佛果位」呢? 另外,又怎樣才能「證得『證得佛果位』」呢? 更新 2: 致:回答者: sylvie927(回答時間: 2008-08-03 22:27:26 ) 閣下說:「痴”是愚痴,不明因果。」是不是指「痴」即是愚蠢,對實現中的因果關係的無知呢?可以舉例說明嗎? 另外,因為佛偈之中,有很多常人難明的佛學述語,請問甚麼是「明心見性」、「真如之性」、「三大恆沙惡念」、「三解脫」、「得度三大阿僧祇劫」、「如來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說」、「菩提道」呢?

最佳解答:

1.痴 (術語)梵語慕何Moha,譯言痴,又曰無明。心性闇昧,迷於事理也。一切之煩惱由之而起。三毒之一。唯識論六曰:「於諸理事迷闇為性,能礙無痴,一切雜染所依為業。」又曰:「諸煩惱生,必由痴故。」俱舍論四曰:「痴者,所謂愚痴。即是無明。」大乘義章五本曰:「闇惑為痴。」 2.無明 (術語)梵語阿尾儞也Avidyā,謂闇鈍之心無照了諸法事理之明。即痴之異名也。本業經上曰:「無明者,名不了一切法。」大乘義章二曰:「於法不了為無明。」同四曰:「言無明者,痴闇之心。體無慧明,故曰無明。」俱舍論十曰:「明所治無明。(中略)其相云何?謂不了知諦寶業果。」(四諦三寶業因果報)。唯識論六曰:「云何為痴?於諸事理迷闇為性,能障無痴一切雜染所依為業。」 3.痴是無明的果之一。 4.唯有證得佛果位,才能盡去除「痴」、「無明」。 2008-08-03 21:27:40 補充: 阿渣.語真 人生識字憂患始……因為"君心聲數則----『求證要小心,要客觀,決不允許厭煩,更不允許馬虎。要從多層次、多角度上來求證,從而考驗……』 嘩!嘩!嘩!嘩!那有請"阿渣.語真 人生識字憂患始……因為"君,試範解答一次給小弟見識 、見識閣下如何『求證要小心,要客觀,決不允許厭煩,更不允許馬虎。要從多層次、多角度上來求證,從而考驗……』好嗎??? 2008-08-03 23:17:16 補充: 心性 (術語)謂不變之心體,即如來藏心自性清淨心也。台宗所立四教中別教以下,以心性立為真空,圓教立為心性具十界三千之法。圓覺經曰:「以淨覺心知覺心性。」起信論義記中本曰:「所謂心性不生不滅。」法華玄義四之三曰:「心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。」唯識論二曰:「眾生心性二分合成。」止觀大意曰:「不變隨緣故為心,隨緣不變故為性。」 2008-08-03 23:18:24 補充: 唯識論 (書名)有二本:一為成唯識論,梵名Vij?ānamātrasiddhi-?āstra之異名。一為唯識二十論之略名。 2008-08-03 23:19:08 補充: 雜染 (術語)一切有漏法之總名。該善惡無記之三性。唯言染,則煩惱局於惡性,言雜染,則與善及無記亦通。以有漏之善無記,與煩惱之惡性雜糅故也。唯識論述記二末曰:「諸有漏法,皆名雜染,非唯染法。梵云僧吉隸爍,此名雜染。若不言僧,即唯染也。」淨土文類證卷曰:「雜染堪忍群萌。」 2008-08-03 23:19:54 補充: 俱舍論 (書名)阿毘達磨俱舍論之略稱。世親作。唐玄奘譯。三十卷。阿毘為對。達磨為法,俱舍為藏。六足發智婆沙等薩婆多部之諸論,名為對法論藏。有攝持與所依之二義,第一義為此論攝持包含彼對法論中之勝義,故名此論曰對法藏。即對法之二字,屬於彼本論,藏之一字,屬於此論。第二義為彼本論乃此論之所依,故名為藏。即三字共為彼本論之名也。 2008-08-03 23:20:43 補充: 佛果 (術語)佛為萬行之所成,故云佛果,能成之萬行為因,而所成之萬德為果也。隋煬帝文曰:「上求佛果。」 2008-08-03 23:21:33 補充: 諦 (術語)真實不虛之義,言真實之道理不虛妄也。如俗事虛妄之道理,名為俗諦,涅槃寂靜之道理,名為真諦。見此諦理者為聖者,不然為凡夫。大日經疏八曰:「諦者,即是如來真實句。」義林章二末曰:「諦者實義,有如實有,無如實無,有無不虛,名之為諦。」又曰:「事如實事,理如實理,事理不謬,名之為諦。」二諦義上曰:「諦是實義,有於凡實,空於聖實,是二皆實。」 2008-08-03 23:22:05 補充: 業果 (術語)業為善業惡業,果為其業所感,人天鬼畜等之果報也。新譯仁王經中曰:「三有業果,一切皆空。」楞嚴經四曰:「唯殺盜婬三為根本,以是因緣業果相續。」義林章二曰:「斷見眾生,不信後世善惡業果。」 2008-08-03 23:22:55 補充: 證 (術語)無漏之正智,能契合於所緣之真理,謂之證。勝鬘寶窟中末曰:「緣起相應,名之為證。」大乘義章一曰:「己情契實,名之為證。」同九曰:「證者是知得之別名也。」俱舍論二十五曰:「如實覺知四聖諦理,故名為證。」 2008-08-03 23:32:07 補充: 建議閣下多看古文和佛學的入門書,否則小弟縱答三天,你也是不明白的! 參考: 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/0239.htm#a12 http://www.geocities.com/areyoyo/index.html 2008-08-03 23:36:46 補充: 一切法 (術語)又名一切萬法,一切諸法。為總該萬有之稱。智度論二曰:「一切法,略說有三種:一者有為法,二者無為法,三者不可說法,此三己攝一切法。」梵Sarva-dharma。 2008-08-03 23:37:09 補充: 法 (術語)法者梵云達磨Dharma,為通於一切之語。小者大者,有形者,無形者,真實者,虛妄者,事物其物者,道理其物者,皆悉為法也。唯識論以自體任持與軌生物解二義解法。自體任持者,謂竹有竹之自體,梅有梅之自體,有形者,有形之自體,無形者,有無形之自體,各保任維持其自體也。軌生物解者,謂如是既各有自體,皆為自體任持之狀,然只限於有體,不能容無體,法者,兼攝無體,該盡一切也。唯識論一曰:「法謂軌持。」同述記一本曰:「法謂軌持,軌謂軌範。可生物解,持謂任持,不捨自相。」 2008-08-04 00:49:14 補充: 閣下是小弟在網上遇到過最打爛沙盆問到篤的人了! 建意把這種求學精神用在鑽研更有用的學問上呢!佛學(包括所有宗教的理論)呀,鑽研下去也只會浪費你的寶貴青春,對己對人都全無益處! 這是小弟衷心的經驗之談,聽取否由你...... 2008-08-18 23:47:19 補充: 佛學裡有一門『因明學』。是古代世界三大邏輯思想體系之一,唯有這門值得鑽研。

其他解答:

aa.jpg

 

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+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

意見者: (Hessko)Apzu「深淵王阿普斯」 ( 大學級 1 級 ) 擅長領域: 00000000000000.... 從社會裏找尋真諦..............文人的心聲..........從文學上舉例子。 民主=正常行為,不能打出民主的旗號說是民主行動。 特區的主子.............常掛在口边的公平公証。何曾公平公証。讀書人不可以說我是高高在上。我的言行是正確。.........富人所說的話/他都說:我的說/有人認同。就是正碓。我帶領他們鋤金。是吸着窮人的血。豬敢蠢的人之血.. 2009-11-05 17:24:35 補充: 意見者: (Hessko)Apzu「深淵王阿普斯」 ( 大學級 1 級 ) 擅長領域: 00000000000000.... 從社會裏找尋真諦..............文人的心聲..........從文學上舉例子。 民主=正常行為,不能打出民主的旗號說是民主行動。 我所指是文不對題。.................佛說:指世人不可亂說醜做/是在心。不能公佈..|||||《攝大乘論講記》說:「佛法本不外乎轉迷啟悟,轉染成淨的行踐。轉迷啟悟與轉染成淨的關鍵,即是知。」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去除「無明」-----修「六度萬行」断「四十二品無明」而成究竟佛果。 華嚴經將成佛之菩提路分52品位佛菩薩---- 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覺佛、妙覺佛 四十二品無明 圓教初住,即破一品無明,證一分三德(法身、般若、解脫):從此歷十住、十行、十向、十地、等覺,而破四十一品無明:妙覺、則破四十二品無明盡,三德圓證,而成究竟佛果。 「無明」--------- 無明是煩惱的根源,無明本身就是煩惱,所以一般稱之為「無明煩惱 」。 無明, 即不明白煩惱的根源, 因為煩惱是妄想而生, 即無端端生起, 例如貪嗔癡是一種根本煩惱意念, 貪嗔癡之生起來源是不明而無來處o 無明煩惱是學佛的最大魔障之一,因為煩惱能障蔽我們內心中原有的真如佛性,所以又稱做蓋、障;它盤纏在我們心中,像是重重絞繞的繩索,所以又稱做結、纏;它能束縛我們的身心,使我們不得自在,所以又稱做縛;它像污垢,能污染我們的心性,所以又稱做垢;它像塵埃,可以附著我們的心,使我們的心光不能朗照,使我們身心勞頓,所以又稱做塵勞;它像洪流一樣,可以流失我們的善良品德,所以又稱做暴流;它能驅使我們在無明之中永遠的輪迴,所以又稱做使;它使我們恓恓惶惶,迷失本心,所以又稱做惑。此外又有火燄、毒箭、虎狼、險坑等譬喻。總之,煩惱會惱亂我們的身心,使我們無明造作,因而流轉生死,所以學佛就是與煩惱魔軍作戰,若想要獲得解脫自在,就必須戰勝煩惱魔軍。 三惑(無明)------天台宗將煩惱分為(1)見思惑、(2)塵沙惑、(3)無明惑。由粗而細、微細至極微細。 (1)見思惑-------- (1a)見惑乃迷失無生無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,它分身、邊、邪、取、戒五種,均屬不正的知見。見惑容易除,端正了知見,見惑就盡除了。但思惑不容易一下子除掉, (1b)思惑為思維世間虛妄之物而起之事惑,有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五惑之分。貪瞋癡就是我執、自我。「希望得到」就是佔有慾的發露,也就是我執在作怪,所以必須反省、懺悔拔除我執,才能除掉三毒(貪瞋癡)。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去除「癡」-----修「無漏禅定」出三界便断「癡」 癡-----五思惑之一 不明因果道理,或對因緣果報產生錯誤的認識, 執了不正見而導至造錯o 「癡」就是說你為物慾蒙蔽、為主觀所蒙蔽,被自己的愚昧慣性所操縱。「癡」不代表傻瓜,而是不辨正邪、不分真假、不知利害、不明是非,這就是癡。 癡的意思是指愚癡、沒有智慧。 「心性闇昧」-----障敝自心佛性;; 「唯識論六」-----成唯識論觀心法要卷第六; 「迷闇為性」-----障敝佛性; 「礙無痴」----障礙「不會愚痴敝阻」, 無痴即不痴; 「雜染」----一切障敝佛性之「污染心」; 「俱舍論四」-----「俱舍論」之四, 「俱舍論」全名《阿毗達磨俱舍論》,是印度世亲親菩薩所著; 「闇惑」「闇鈍之心」--------眾生心中黑暗不見前路乃因「障敝自心佛性」; 「無照了」------自心佛性能照見一切; 「名不了一切法」、「於法不了」----「了」即究竞成佛, 不落「有相」; 「體無慧明」------不見佛性; 「不了知諦寶業果」-----不明「諦」(真理); 「佛果位」-------等覺、妙覺; 因果關係的無知-------例: 執人死如燈滅什麽也冇、人死變人…….. 「明心見性」-----悟入自心佛性; 「真如之性」-----佛性; 「三大恆沙惡念」---三毒心, 貪瞋癡; 「三解脫」-----得到解脫後,至涅槃的三種法門,稱為三解脫門。即: 1.空門-觀一切法皆無自性,由因緣和合而生;若能如此通達,則於諸法而得自在。 2.無相門-即知一切法空,乃觀男女一異等相實不可得;若能如此通達諸法無相,即離差別相而得自在。 3.無願相-若知一切法無相,則於三界無所求;若無願求,則不造作生死之業;若無生死之業,則無果報之苦而得自在。 「得度三大阿僧祇劫」----成佛之時間; 「如來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說」----成佛心要; 「菩提道」----成佛之路|||||1)甚麼是「痴」? 「痴」是貪、瞋、痴三毒之一, “貪”是貪欲無厭, “瞋”是憎恨心,嫉妒心, “痴”是愚痴,不明因果。 2)甚麼是「無明」? 「無明」即是不明道理,不明因果;是愚痴的別名。 3)兩者的意思是相約的。 4)怎樣去除「痴」、「無明」? 明白因果,明心見性;去除貪瞋痴。 祖師破相論有云:「真如之性,被三毒所覆蓋,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惡念, 云何名為解脫?今若能轉貪瞋痴等三毒心,為三解脫,是則名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。末世眾生愚癡鈍根,不解如來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說,遂言成佛塵劫未期,豈不疑誤行人退菩提道」。 2008-08-04 12:03:38 補充: 「痴」在佛學不解作愚蠢;「痴」可解作有學問的人,不一定有智慧,明因緣。 「舉例因果關係」: 你出問題,我來作答,後招來打爛沙盆問到篤,這就是因、緣、 果,但是這些都是善因善緣,將來結的是佛果 !!! 「明心見性」從佛學理論明白自己不生不滅的真心,從而實踐禪修,見到自己本來真性! 2008-08-04 12:05:23 補充: 「真如之性」即是佛性 ! 「三大恆沙惡念」''三大''即是貪瞋痴三毒心,"恆沙"即是多到沒有數目可計算, 亦即是在說,貪瞋痴三毒心的起心動念,所起的惡念又如恆河沙數不可計算! 「三解脫」除去貪瞋痴三毒心,名三解脫,又名得度三大名阿僧祇劫! 「得度三大阿僧祇劫」"阿僧祇劫" 解作時間,是無央數的意思; 明因果,明心見性,去除貪瞋痴三毒心,名三解脫,又名得度三大阿僧祇劫,何須歷無央數時間才能成佛! 2008-08-04 12:06:52 補充: 「如來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說」佛說的法,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,難以作答, 各自參學! 「菩提道」即是覺道,成佛之道!!!|||||心聲1:效法網友「智庫丫發」的做法(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my/my?show=HA00308741),將問題分成不同的系列。現有的系列如下:智在必得系列、炒冷飯系列、Recycle系列及明槍求擋系列。 心聲2:《智在必得》是無線電線台其中一個有獎問答遊戲節目,當中的問題古靈精怪、千奇百怪,懂得回答得所有問題的人或許會是「生神仙」吧。 2008-08-03 20:22:33 補充: 心聲3:本人曾見到有人感慨地質疑著:「『公道自在人心』?公道在哪?『清者自清』?濁者清濁不分。」 亦見到有人甚至慨嘆著:「世道昏昧,眾人本末倒置,不分是非,甚至對任何正氣凜然的言辭也連感知的能力也沒有。」更有人更慨嘆:「某地方因為有人執法不公、不明,讓垃圾、謠言、作弊、謾罵、不義行為充斥著,讓有識之士黯然,讓衛道之士嘆息。」或許,孰真孰假,孰是孰非,只好由廣大的民眾一同去作出見證了。 2008-08-03 20:22:45 補充: 又曾聽說:「真理越辯越明。」、「民主就是要由所有人一人一票的去投票來作決定。」為了不用再給如「扶正除奸聯盟」內那位自認作「虛毛囂藐」的「虛無飄渺」之類的仁兄再為我扣上一頂「一舊俾人洗左腦而又目光扭曲o既行屍走肉」之帽子,然後再收到句「你’d better off」的霉氣話,如果有多過一個答案出現,我將不會自選最佳答案,而跟各位一同投票。如果只得一個答案,我才會選為最佳答案。如果沒有人回答或我個人認為現有答案未夠完善的話,我會繼續用炒冷飯系列來重問。(心聲3完) 2008-08-03 20:22:58 補充: 心聲4: 「在文學修養中,語言學習是很重要的。沒有運用語言的事本,即無從表達思想、感情;即使敷衍成篇,也不會有多少說服力。」 (節錄自老舍的《論文學語言及其他<人、物、語言>》) 建議回答者回答前先咀嚼以下引自季羨林先生的《季羨林自傳》(全文見:http://leoja.blogspot.com/2007/03/blog-post_7439.html)內,有關學術研究經驗的引文: 「 關於進行科學研究的指導方針的想法。六七十年前胡適先生提出來的『大膽的假設,小心的求證』…… 2008-08-03 20:23:05 補充: 求證要小心,要客觀,決不允許厭煩,更不允許馬虎。要從多層次、多角度上來求證,從而考驗……那一部份正確,那一部份又不正確。……事關學術良心,決不能含糊。…… 不要騙自己,不要騙讀者。做到這一步,是有德。不則就是缺德。寫什麼東西,自己首先要相信。自己不相信而寫出來要讀者相信,不是缺德又是什麼呢?自己不懂而寫出來要讀者懂,不是缺德又是什麼呢?…… 剽竊別人的看法或者資料,而不加以說明,那是小偷行為,斯下矣。…… 」引文完(心聲4完) 2008-08-04 01:25:28 補充: http://hk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7008072100192
arrow
arrow

    oob73zj92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